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书法教育≠写字教育?

      2019-09-06 21:15:31 网络整理

        向净卿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书法热”持续升温,而关于书法教育的讨论也成为热点话题。书法教育究竟是不是写字教育?书法教育跟写字教育有什么区别?目前我们应该重视书法教育还是写字教育?这些都成为学者甚至是学生家长们迫切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而言,对这些问题的反思都非常有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的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同时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调整与控制,这是别的文字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把书法教育与写字教育区分开来。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关于书法教育与写字教育的争论意义不大,这种争论还不是关键性的。那么书法教育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根据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使自己适应于一个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类似地,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表面的技术或美育,实际上都不是儿童情感或智慧的需要。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的是一个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可以自由活动,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而基于教育的需要,家长、老师等长辈又会给予儿童许多强制,在书法领域,老师传授的写字规范就是某种强制,制约着儿童的天性与“自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尝试顺应家长、老师的强制,从而在自由世界和外部强制之间,最终达到某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包含情感与智慧。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世界、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世界、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他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情感,并得到观察力和毅力的提升。

        因此,从学习角度看,与其从单纯的角度讨论“书法教育是不是写字教育”,不如转移重心,去探讨学习的过程。例如:学生是如何掌握技术的?如何从模仿过渡到掌握技术?什么样的技术规范是简单易行的、是通行的?是否一定要坚持某种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的模仿是否对于审美认识有提高,有多大提高?这样的问题有的属于书法领域,有的属于心理学,有的属于美学、哲学。无论如何,都需要深入研究,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所以我们不妨把关注点更多放在书法老师把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了什么样的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什么方法?如何传递?等建设性的问题上。

More.. 资讯
More.. 名家
  • 中国美术史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shi.net,All right
  • 服务QQ:277293128电子邮箱:admin@zgshd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