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 > 当代书法 >

      “文化缺失”批评语境下

      2019-11-22 21:21:00 meishushi.net
      “文化缺失”批评语境下

        书法学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科,既不能同美术类的艺术学科那样侧重技术训练而对文化知识放松要求;也无法像文史哲等传统文科那样过分强调外围的文化滋养而忽视本体书法技术层面的培训。这样两难的局面还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的配合,因此,当代高校书法专业的建设在学科定位上应当坚持独立性。

        当代书法“文化缺失”论

        的逻辑指向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突显,这当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当代书法文化内涵缺失有所担忧的论调。学者们在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对当代书家传统文化修养的缺失、当代书作文化价值的弱化、当代书法展览中的文化失语症等现象提出了批评。

        若具体分析,当代书法“文化缺失”论的指向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作者的文化身份;二是作品的文字内容。

        首先,学者对当代书法缺乏文化内涵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书写者文化身份的不认同。

        我们知道,传统书法家的构成是以文人为主体的,无论是庙堂轩冕还是岩穴上士,都是深具文化修养的饱学之士。而时至今日,书法家的构成是比较多元的,既有专业化、职业化的书法工作者,也有在政界、学界、商界从事各类工作的书法创作者,但是无论前者后者,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书家。与传统文人的知识结构相比较,对古文字的学习与使用,对古文经典的记忆与理解,对古典文学的创作与欣赏,都是今人远逊古人之处。正因如此,众多学者提出书家要多读书,增加古文与古诗词的学习与创作,这自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但也应明确,读书多是不能直接带来书法境界提高的,否则,当代最有成就的书家应该是著作等身的文史哲专家了。而事实上,这种现象古今都没有出现过,古代书家的文化修养是基于那个时代传统文化的普遍基础,而他们未必都是那个时代最有学问的文人。

        “文化缺失”批评对当代书法的文化价值提出质疑的另一个方向集中于书写的文字内容方面。

        当代书法文字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缺失主要体现在展览书法中的文字硬伤与内容抄录现象。有专家指出,包括“国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奖提名和获奖作品都难逃作品硬伤和扣分的厄运,在57位获奖提名的作者中有41位因作品有硬伤被扣分。而在文化考试中找枪手作诗、或作诗平仄押韵不能合律的又不在少数。

        文字硬伤包括错别字的出现、繁简体的混乱、多音多义字的误用等方面,无论历史原因如何,在书法展览中出现都是不应被容忍的。而关于书法抄写古诗词还是自作诗词的难题,同样困扰着当代书坛。早期的被我们现代人当作书法作品的书迹则基本是用以记录、传播文字内容的实用书写,金文、简牍、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石刻、纸帛墨迹莫不如此。宋元之际,文人遣兴的书写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书家在作品中抄录前人名篇或自作诗词的现象才日益普遍,“诗书一体”的理念才逐渐为人所接受。即便如此,是否书写自作诗词,并不能成为一件书法作品是否成功的必然依据。有能力的作者当然可以写自作诗,但须知文字组合的有无意味的区分并不能直接代替书写效果的好与坏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技法水平高,自作诗词则是锦上添花,如果创作能力低,即便内容是自作的,也不过是抄录记载的普通书写。

        脱离了实际使用功能的毛笔书写对应着丧失了语言环境的文言诗词,当代书法“写什么”的确是个很费思量的问题,有鉴于此,书坛出现了“情境书法”、“阅读书法”、“居室书法”等倡导,其目的就是用以规避展厅书法带来的审美疲劳,凸显书法的实用和欣赏的群众基础,回归书斋式可赏可读的书法创作模式。

        “文化缺失”的批评语境

        与当代书法高等教育的担当

        现代书法高等教育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这在所有的艺术学科体系里面,是颇为年轻的一个专业,然而,中国书法又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这种反差必然会带给书法高等教育巨大的挑战。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中国书法的高等教育已经建立了自专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办书法专业的高校日益增多,为社会输出的专业创作人才和教育科研人才正在呈几何式的增长。正因如此,发生在当代“文化缺失”批评恰为当代书法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那么,在书法教育规模剧增化和人才培养速度效率化的当代,书法高等教育必须坚守的时代担当究竟有哪些呢?

        1.当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学科定位应坚持独立性

        一个现实是,书法在当代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还属于特设专业(有的年段甚至不列入目录中)。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各个高校对书法专业开设的热情,多数情况是书法学科的专业课程和师资基础分属于哪个专业方向,就将书法设在哪个专业方向名下。这样以来,书法学科以设在美术、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学科名下的居多。这样做法为各类高校开办书法专业提供了捷径,然而却忽略了书法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其后的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科环境、就业影响等方面给书法高等教育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应该看到,书法学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科,既不能同美术类的艺术学科那样侧重技术训练而对文化知识放松要求,也无法像文史哲等传统文科那样过分强调外围的文化滋养而忽视本体书法技术层面的培训。这样两难的局面还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的配合,因此,当代高校书法专业的建设在学科定位上应当坚持独立性。

        2.当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坚持文化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对书法发展起到良性推动作用,这是个在当代不容忽视的根本性问题。

        近现代书坛翘楚,如启功、沙孟海、林散之、赵朴初、陆维钊、高二适等,都是学养深厚的文化学者,他们德馨、艺高、才博、声隆,不仅在书法圈内,即便放在整个文化领域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老一辈学者型书家为中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开拓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所确立的书法与文化并重的培养方式也被后学继承下来。当代书坛,虽也不乏在文化学养、学术研究方面成就突出的书法典型,而更多的书坛新秀是在展厅中脱颖而出的一代,他们的技法娴熟、摹写表现能力强,在书法本体之外的涉猎与成就方面却鲜有能同老辈书家相比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有历史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对于当代书法教育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实现书法良性可持续发展,书法培养目标的文化方向是必须坚守的。

        3.当代书法高等教育的教师教学应坚持专业性

More.. 资讯
More.. 名家
  • 中国美术史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shi.net,All right
  • 服务QQ:277293128电子邮箱:admin@zgshdb.com